成都市金牛区天府艺术公园,迎桂湖旁,两座遥相呼应的场馆造型别致。其中,一座场馆屋顶造型如同一朵巨大的芙蓉花,它就是天府美术馆。以芙蓉花为主要元素,天府美术馆亭亭玉立于湖边,每一个花瓣下都是一个展厅。远远望去,白色的房檐蜿蜒下垂,柔美的曲线倒映在湖面,一番“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的意境扑面而来。
这座现代化场馆很有“四川”味道。刘艺说,天府美术馆这种大房檐的运用,实际是传统川西民居的一种现代演绎,是地域性和国际性的巧妙融合。以往,人们在房檐下生活、交流,青瓦下藏着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而今,在新建的这个大房檐美术馆里,人们走进艺术、亲近艺术,另一种日常新图景在这里悄然拉开帷幕。
与它隔湖相望的,是当代艺术馆,其造型如起伏的山脊,飘浮于云间。当代艺术馆的设计灵感源于“窗含西岭千秋雪”,场馆被设计成一个山形,屋顶上种植了草坪。这里既可以眺望整个公园的景观,也可以“变身”成为艺术家们展示户外作品的场地。开放的空间和外界空间互动,带给观展者亲近而多元的感受。
两座建筑,一刚一柔。刘艺说,“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表达成都刚柔相济的城市气质。”
虽然同为展馆,在功能上,它们却各有不同。天府美术馆定位为大型城市综合美术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3万平方米。当代艺术馆,定位为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综合艺术中心,总面积近3.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超1万平方米。刘艺介绍,“天府美术馆主要展览传统绘画雕塑类;当代艺术馆空间尺度更大,最大展厅有1800平方米,高度接近20米,可以用来做一些超大尺度的当代艺术装置影像等。”
B
格调高雅
竹皮、陶板成建筑材料
美术馆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为了营造独特的美学效果,美术馆创新运用了不少材料,其中不乏首次运用。比如,为了彰显天府美术馆的柔美,室内选用竹材料进行装饰,整个室内空间被竹皮包裹,轻盈、古朴。它们和五彩斑斓的艺术品奇妙相融,生出一种高雅的格调。
运用在展馆的竹子原材料,并非“拿来就用”,而是经过工业化的高温压制,其防腐防火性和耐久性都非普通竹材料可比。不过,要把薄薄的竹皮贴上三维曲面的展馆可不是件容易事。“上万片竹皮都是工人在现场靠手工一点一点贴出来的,可以说是纯手工打造的作品。这应该是竹皮第一次大规模用于美术馆建筑。”刘艺说。
美,来之不易。天府美术馆宛若芙蓉花开的造型,更是经历了一番打磨。那些白色弯曲屋顶,是根据芙蓉花瓣造型设计的异形曲面金属屋顶,屋面由上千块蜂窝铝板搭建而成,每一块的形状都不一样。这些蜂窝铝板都是在工厂打造完毕后,再运到现场拼装,施工难度不小。
更为曼妙的,是美术馆墙面采用的深色陶板。这个专为美术馆定制的陶板带有曲面纹理,表面上了彩釉,微微反光,贴在墙面就像起伏的水波纹一样,荡漾出粼粼波光。
在具有现代气质的当代艺术馆中,那些白色乳胶漆、混凝土板及钢板的材质也暗藏新意。刘艺介绍,馆里的混凝土挂板是用混凝土浇成巨大的方块,再用电锯切成很薄的板材后挂上去。这种工艺跟日常的混凝土迥异,因而给人轻盈灵动、干脆利落的视觉感受。“我们还将新科技应用到馆里。比如,当代艺术馆的屋顶草坡,用的是新型人工土壤,在重量、保水性、养分汲取、根系固定等方面比天然土壤更具优势。”
C
俏皮灵动
光影和作品跳起艺术“恰恰”
在天府美术馆大厅,远远就可以看见德国艺术家凯瑟琳·冯·瑞星博的作品《莨·鞣》。这件悬浮丝绸雕塑悬挂在展厅的上方,形如巨型蚕茧。凯瑟琳·冯·瑞星博在这件作品中使用了传统技术,用不同年份的薯莨榨汁染色,给丝绸面料染上红色和棕色,使其硬挺而有光泽。有意思的是,它的光彩也会随着太阳的角度和日光的强度不断变化,从而生出奇妙的艺术观感。这让人想起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
美术馆为人们提供视觉体验,光的运用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专业的灯光设备和调试,在设计上,刘艺和同事还尽量提供自然光条件下的展览空间。“在公共区域,像门厅、休息区,我们通过天窗、通过朝向湖面的玻璃幕墙,引入更多自然光线,毕竟人在自然光线下看展是最为舒适的。”在天府美术馆,可以看见建筑玻璃与屋面相互映衬,光线经过内部竹色的调整和过滤,产生丰富的层次变化和明暗对比,带动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明暗变更的节奏中,艺术品和光线仿若舞出一曲“恰恰”。探入场内的光线在流动的节奏里,俏皮地伸出“一脚”,给作品外围加上一抹剪影,活泼而富有张力。
在引入自然光源的同时,在部分观展空间,他们也刻意营造出一些比较暗的空间,“在这样一种私密而宁静的空间里,人更容易静下来,沉浸式观展。”
D
相融共生
公园和美术馆仿若浑然一体
从美术馆巨大的玻璃幕墙向外望去,有植物的细节,有移步换景的园林,公园和美术馆仿若浑然一体,呈现相融共生之势。这也是成都市美术馆新馆区别于国内其他美术馆非常重要的特点,即艺术与环境的共生。在空间运用上,刘艺特别提到,公园跟美术馆在空间和功能上完全一体化,“放眼全国,这种大规模的公园和美术馆相融的建筑,都鲜见。”
在当代艺术馆有一个大的开放草坡屋面,观众可以坐在草坡上看湖、放风筝、晒太阳。临湖的活动平台,可以成为艺术家做室外展场的地方。在这种设计理念下把一个单纯的艺术作品展示空间,变得“可行可望可游”,美术馆成为参观体验的重要延伸。
刘艺深耕建筑行业20余年,曾主持设计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城市音乐厅、丹景山观景台等建筑。但设计美术馆却是第一次。什么是美术馆,这种扎根成都的建筑又应该生出什么样的面貌?建筑之初,刘艺和同事们心里并没有底,直到拜访了不少业内美术馆长、艺术家、策展人等之后,他们才从这些艺术从业者的讲述中,追溯到了一座美术馆的“初心”,设计思路也慢慢清晰起来。
美术馆具有鲜明的功能性,需要提供空间,让艺术展品更好地呈现。同时,这个空间应该是自由的、灵活的、突破传统的、具有想象力的,能支撑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法变现。在这里,大空间被预留出来,最高高度近20米,大量的留白设计,可以满足艺术家展陈的奇思妙想。在功能设计上,除了注重收藏、展览、研究和公众教育功能,他们还搭建了儿童工作坊、美术馆之友、临摹教室等活动场所。
对于深入其中的观众而言,美术馆需要有一种“慢”力量,通过空间营造,让人在快节奏中慢下来,体味艺术的滋味。那些纯粹干净的材质及色彩,那些环形展廊的蜿蜒曲线,以及被切割的几何空间,用一种柔美且富有张力的美学浸润,营造出独特的美学体验,让人不知不觉中慢下来、静下来。
场馆小贴士
成都市美术馆A区(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3万平方米,拥有13个专业展厅、4个公教空间、2个学术报告厅及6个专业艺术库区。该馆定位为大型城市综合美术馆,将以天府文化为中心,收藏和研究在地艺术发展脉络、关注和展示当下国际国内美术史研究和艺术创作发展现状。
成都市美术馆B区(成都市当代艺术馆)总面积近3.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超1万平方米,拥有8个专业展厅、3个公教空间、2个专业艺术库区、1个影像放映厅及多个多样态的时尚艺术空间。该馆定位为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综合艺术中心,将以展现艺术的未来发展和与生活的多元嫁接为核心,在承担美术馆功能同时,打造一处可承载多元功能的时尚艺术空间,将重点关注在地艺术现场和艺术事件、关注国际前沿艺术的发展方向,推动成都艺术的前瞻性和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