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头条快讯首页 频道列表

巧手瓦匠复原古建筑“天际线”瓦上四季 檐下人生

2022-05-16 13:191900

坊间称他们为“泥水佬”,他们的正名是“瓦匠”。

一砖一瓦,经过他们的巧手修补,重新复原了中国古建筑的“天际线”。屋顶盖瓦、墙体砌砖、方砖墁地,这些传统营造技艺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与时间对抗的力量,才能让古建筑历经风雨屹立不倒。

瓦作,古建筑行业的“八大作”之一,而瓦匠就是一群普通又不平凡的人。

技法

两个“对准”背后的不简单

第一个“对准”,是指瓦面的横面竖面都要平直齐整。第二个“对准”,是指瓦片内部的铺作顺序,传统术语叫作“三搭头”。

在广州黄埔沙步古建筑群融德里的修复现场,65岁的瓦匠陈北海跨着马步,半蹲在屋顶专心致志修复瓦面。旧时,这一带的大户人家建造了一批私塾或书室供后代读书,如“俊成家塾”“荣亮书室”“汉卿家塾”等。时光摧折,建筑易老,正面迎袭日晒雨淋的屋顶是破损较重的部分,急需匠人的“妙手回春”。

“俊成家塾”的屋顶已经全部掀起,经过检查,百年来依然没有残损的老瓦被留了下来,准备再度安装回原位。手持数张瓦片,陈北海像垒积木一样,一层层叠着摁上去,没一会工夫就铺完了一坑。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八大作”中的彩画作那般绚丽炫技,也不似木作打造榫卯结构那般富有巧思,瓦作的特性在陈北海沉默而迅速的动作中生动起来,如此基础扎实,如此端方周正。

陈北海讲解起盖瓦的手法,着重强调了“对准”二字。

第一个对准,是指瓦面的横面竖面都要平直齐整。瓦片在屋面上每一列会形成一条排水沟,北方称之“陇”,南方称之“坑”,坑的内部和坑之间都要不偏不倚。为此,瓦匠会从屋脊上拉一根棉线下来,勾住每一坑最下方的那块“瓦头”或“瓦当”,沿着这根基准线逐一盖瓦,才能实现这种精准的排序。

第二个对准,是指瓦片内部的铺作顺序,传统术语叫作“三搭头”。任何三张瓦片,第三张瓦的垂直线一定还在第一张瓦上,保证即使中间第二张瓦片碎了,也不影响雨水顺着其它瓦片流走。这种密密匝匝的鱼鳞状铺设手法,实有古人大智慧。

听完陈北海的讲解,深觉盖瓦不简单。比如,中国古建筑都是三角形的屋顶,从承重角度而言,越往下瓦面的受力面越大,“所以我们会从屋脊上拉一条铜线下来,‘兜’住最底部的一片瓦,整个屋面都拉了很多根铜线。”他说。再比如,瓦与瓦之间既要紧密黏合,又要适应热胀冷缩保持疏松度,“我们会调配不同的砂浆,如加少量现代水泥可以增加灰浆强度,传统的秆筋灰防止开裂,黄糖浆保持黏性,乌烟灰调色起来比较美观。”这些砂浆一层层铺设上去,像美妙的交响乐乐器一样各司其职,又众声协调。

越往下细究,越能发现瓦作的魅力。盖瓦只是瓦作其中一项工序,在岭南古建筑营造技法中,整套工序还有执顺、檐口瓦灰、线条批制、碌色浆灰层及批压刮光等。在看不到的地方,有许多技巧性的传统工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经验的瓦匠就知道,在岭南地区盖瓦,瓦片与瓦片之间尽量不要留空隙,斜斜铺上去的坡度也不能很高,因为岭南常有台风,坡度太陡易失稳,且下雨是经常疾风挟雨,有点缝隙就进水了。”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欧阳仑以此举例道,瓦匠绝非一群简单的工人,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技法,值得被记录和保存。

复原

每一位古建守护人的荣光

黄群庆有个“看家武器”,就是长年在全国各地收购的老瓦,找出同色系、同规格的瓦片,便可以替换掉古建筑上破损的部分。至于松散剥落的秆筋灰,清理干净淋湿润,自行调出同样色块的灰进行修复。

随着一片片老瓦被重新铺设,“俊成家塾”渐渐恢复了旧貌的活力。不久的将来,这个修复后的古建筑群将如永庆坊一样,活化出彩,焕发活力。

这一刻,是属于每一位古建守护人的荣光。

黄群庆特地把古建筑修复前后的时刻“拾掇”起来,拍摄成册珍藏于书房里。今年69岁的他从事古建筑修缮长达54年,最初从瓦匠起步,后来横跨土建、装饰、灰塑、砖雕、木雕等各行各类,2018年,他以营造大师专业入选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20人名单,代表作有修缮余荫山房等。

翻开相册,番禺石楼镇大岭村大魁阁塔(文昌阁)维修过程被完整记录下来。这条山村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沉淀,因为出了1名探花、34名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名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文昌阁地位之重可想而知。其始建于1884年,由于数百年来风雨侵袭,该建筑部分结构出现了腐烂的状况,2008年进行修复时,黄群庆对它进行了详细地勘探,整整找出28个大项的问题。

“文昌阁的最顶层屋面瓦面,斜脊部分灰剥落,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关键是宝顶倾斜、上段开裂,远远看过去像‘斜塔’一样,”黄群庆说,古建筑的顶部往往是人们第一眼留意的地方,瓦面和顶部的修复至关重要。

文物保护讲究“修旧如旧”,黄群庆有个“看家武器”,就是长年累月在全国各地收购的老瓦,找出同色系、同规格的瓦片,便可以替换掉古建筑上破损的部分。至于松散剥落的秆筋灰,清理干净淋湿润,自行调出同样色块的灰进行修复。完成了系列动作,重新校正宝顶,百年沉寂的文昌阁又重现了“活”的生机。

在修复古建筑的过程中,黄群庆是尽情投入的。“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没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就是喜欢反复琢磨一件事情。这个地方破得这么严重,有没有更好的修复方式?这个地方理论上不应该有个窗口,是不是后期被破坏过?”他说,越琢磨越起劲,半夜干脆在工棚里席地而睡,第二天早上6点准时醒来,马上就能开工。

修复完的文昌阁成为大岭村乃至番禺区标志性的景点,黄群庆经常还会回去看看,每当听到游客的评价“好靓”“壮观”,他就特别高兴。

磨砺

练就一双“铁砂掌”

瓦匠最普遍的特征便是皮肤黝黑。辗转于一个又一个修复古建筑现场,他们立于屋脊上,站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黄群庆15岁入行,因为太爷爷那辈做建筑起家,帮人修建祠堂,“父传子、子传孙”,这个工匠世家的后代几乎都与建筑打交道。

第一次去工地,爸爸教他盖瓦砌砖。烈日之下无遮无挡,成熟的工人都光着膀子挥汗如雨,黄群庆在屋顶上学干活,低着头、弯着腰,没过几天就开始一层层脱皮、起泡。但最痛的地方是手。

盖瓦的时候,瓦匠的手不停地与砂浆打交道,还要调“白灰水”浸泡禾秆草做成纸筋灰,这些都带有一定腐蚀性,手部很快就干燥开裂。那时还没有戴手套一说,因为会影响手部的触感,无法感知每一块砖的温度与棱角。青砖怕干燥,一定要湿润着砌才黏得够牢固。

晒,就硬晒。痛,就生痛。

对此,黄群庆自有妙招。他忙完一天后就洗澡,搓干净手指里的灰,此刻裂纹会爆得更厉害,这时就咬牙用双手拼命在水泥地上硬搓,甚至用硬瓦片去硬磨,直到手上温度上升,感知不到痛了,再找花生油来抹一遍。不日就练成“铜皮铁骨”。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匠人就是这样“炼”出来的。在这一点上,瓦匠不仅要忍受暴晒,还要以弯曲的姿势高空作业。屋顶都是斜坡面,不可能舒舒服服坐着或站着工作,要么踩着脚手架在上空疾走如飞,要么蹲着、跨着甚至趴着干活。

瓦木扎石土,油漆彩画糊。瓦作因其基础性,位列古建筑行业的“八大作”之一。从基础施工、墙体建设、屋顶盖瓦到室内装修,每一项不起眼的“泥水活”都离不开瓦匠。

传承

从“泥水佬”到匠人

中国古建筑通常以木结构为主,耐久性差,修缮频率较高。在欧阳仑看来,相对其他“八大作”工种而言,瓦匠是实实在在的基础工种,工作环境受天气影响大,比较辛苦,很难吸引青年人才加入,更难走上古建修缮的专业化道路。

换而言之,“泥水佬”多,工匠紧缺。个中区别不仅是工艺技法问题,更要有大量历史知识积累感悟出来的价值坚守。

如在民间修复祠堂时,有些村民想改用流光溢彩的琉璃瓦片,但古建守护人就会考究,古建筑使用琉璃瓦色彩有等级限制,一般用在学宫、寺庙、国家祭祀建筑上,近现代营造的学校、园林建筑等也会使用琉璃瓦。而乡间的神庙、道观等仅仅在瓦筒、滴水瓦及滴水筒位置采用琉璃瓦件,瓦片则仍采用土瓦片。岭南地区绝大部分的古建筑,屋面材料采用土瓦片、土瓦筒或土制小青瓦,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传统风貌。

“领悟背后的历史原因,方可修缮出体现出记忆与乡愁的古建筑,”欧阳仑说。

“我们这批老匠人,都是子承父业或者是‘小工’刚入行,后来才琢磨上古建筑修缮这个方向,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黄群庆说。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大量民间的古民居、祠堂、庙宇被列入了修缮序列,无论是职业地位的提升,还是修缮费用的提高,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行业的吸引力。

历经风云变迁,中国古建筑存在多久,修缮工作就得伴随多久,古建工艺技术就会相应延用多久。古建守护人,也将与历史长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遇上数字,建筑有了“科技体温”
当建筑遇上数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位于省城合肥的中国安全谷项目首栋6号楼顺利封顶,为该项目建设完成按下了“加速键”。在安全谷的建设中,数智化管理是一大亮点。中国安全谷项目,是由安徽省打造的国家科

0评论2024-05-09221

重拾中式建筑话语权 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评论2024-04-28268

四川推动建材行业转型升级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日前,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建材行业碳达峰工作。

0评论2024-04-26202

倪虹部长一行调研参观“好房子”和新城建展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到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大楼调研参观“好房子”科技产业展厅和新城建展览展示中心。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寒松,副部长秦海翔、王晖,部总工程师江小群等参加调研。

0评论2024-04-25198

天津盘活存量闲置楼宇 调整功能提升效益
近日,天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关于支持盘活存量闲置楼宇调整使用功能有关工作的通知,聚焦提升存量闲置楼宇资源使用效益,促进发展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

0评论2024-04-23208

河南郑州探索住房以旧换新交易新模式
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以旧换新的交易新模式,日前,河南省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郑州市促进房产市场“卖旧买新、以旧换新”工作方案(试行)》,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匹配,加快优质商品房供应,逐步形成住房一、二级市场联动与梯次消费效应。

0评论2024-04-23206

福建厦门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通知,对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进行调整。

0评论2024-04-2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