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长沙讯 “现代民族建筑融合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风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民族精神的象征。”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说。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关于开展国家级现代民族建筑保护地评定的提案》。
石磊告诉记者,他曾到张家界七十二奇楼进行实地调研。“张家界七十二奇楼属于现代民族建筑的典范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湖南这类建筑较多,它们没有被划为历史建筑,但依然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调研,石磊认为,当前针对现代民族建筑的保护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技术人才也较为短缺。他建议由住建部牵头,出台科学合理的现代民族建筑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尽快启动国家级现代民族建筑保护地评定工作,根据民族建筑的规模及文化传承特色纳入保护范围,进行评级授牌。
活化利用是文物、建筑最好的保护方式。石磊认为,要注重挖掘民族建筑背后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民族建筑的保护修缮,保证民族建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将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紧密结合。“要让民族建筑真正‘活’起来,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达到适应现代化生活与保留传统民族习俗文化的双重目的。”
此外,他还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保护建设和运营管理,进一步加强现代民族建筑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现代民族建筑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