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的重点领域,并就建立健全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出安排,为形成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保护合力、全方位筑牢城乡历史文化保护的法治屏障形成了较好的指引。
检察公益诉讼对于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城乡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浙江省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结合检察公益诉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健全的法治保障
早在2012年,浙江省便制定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将监督检查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推动了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法治化进程。为落实中央相关文件精神,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检察公益诉讼力度。杭州、宁波两地修订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温州、金华等地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其中均提出加强监督检查,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监督管理制度,为浙江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提供了相应的法治保障。
创新的协作机制
浙江省各地历史文化保护主管部门与检察机关密切合作,不断创新交流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步建立了多样化的协作机制。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找准古城保护与公益诉讼的结合点,与越城区人民检察院签订《关于建立绍兴古城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试行)》,进一步建立日常联络机制,设立绍兴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创新实践基地,致力于守护好古城绍兴的“江南水乡风光”。桐庐县人民检察院结合深澳古建筑群的修缮保护整改工作,联合职能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协作机制》,将文物公益诉讼保护的范围从古建筑扩大到全县其他文物和文化遗产。金华市婺城区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确定为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试点地区,区人民检察院、团区委密切加强协作,积极探索创新,构建“检察公益诉讼+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公益诉讼新路径,印发《关于建立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志愿观察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时向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反映相关情况。目前婺城区已有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100名,为区人民检察院提供了50余条线索,成为了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重要助力。
良好的工作基础
2020年,浙江省就积极参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并参与签订了《大运河沿线八省(直辖市)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跨区域管辖协作意见》,同时省内6地签订协议,为浙东运河全线保护提供司法保障,为省内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年,最高检明确将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作为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的重点,并发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嵊州市中共浙江省工作委员会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位列其中。浙江省各地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创造了全国较早一批该领域的优秀示范经验,为全省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提供良好的工作基础。
丰富的实践经验
浙江省围绕古建筑、传统村落、古道古桥等内容,积极探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对中国传统村落诸暨市次坞村、具有2000年历史的江山市仙霞古道、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组成的嵊州市高山流水古道等重点文化遗址保护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创造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郑宅镇郑义门古建筑群保护公益诉讼案等一批典型案例。
绍兴市越城区依据《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在古城范围内统筹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38个部门,建立由市级部门、越城区街道、基层执法人员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为强化群众参与,公开招募了“古城守护官”,包括社工、媒体记者、大学生、民间工匠、文史专家等各方力量,用各方专业视角守护古城。为更加紧密结合古城保护与检察监督,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和越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托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创建古城保护公益诉讼实践基地。由此形成行政、司法、群众三方联动的古城保护格局,提升古城保护监督实效。对于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私有产权革命旧址、传统建筑,嵊州市通过督促行政机关与文物所有人签订履行修缮协议,既妥善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公共利益,也有效维护产权人合法权益。
先进的技术支撑
浙江省在多年实践中促进检察技术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技术支持的全链条,有效支持保障了公益诉讼检察办案,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
文成县人民检察院针对刘基庙及墓安保风险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升级完善安防系统,加大安防体系的覆盖面,采取数字化信息采集方式实现线上文物展览,并通过为侨服务“全球通”2.0系统向海外刘氏后人展示整改效果,一解侨胞乡愁。海外华侨积极提供线索,检察机关积极履职,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三方共同努力回应了侨情民意,保护了文物资源,守护了文成海外华人的文化根脉,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绍兴市探索数字赋能公益诉讼流程。通过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快速了解到想要的信息。系统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古城进行全域扫描、建模,形成三维实景底图并叠加多个数据资源图层,对接市、区两级34个部门302类数据,并将数据分门归类,整合成为传统资源和公共资源两大部分。只要在系统上操作,就能统览古城内94处文化保护单位的详细信息,包括年代、简介、视频介绍。以鲁迅故居为例,通过室外精细化模型和室内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激光点云扫描技术,可以看清建筑构件,屋脊和瓦片轮廓、花纹等都十分清晰。除了文物保护单位外,系统还收录了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等有历史价值的资源。数字化保护、储存古建筑的技术,完善了信息采集机制,让公益诉讼变得更加高效、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