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非,一些大型公共建筑正在引领多元化的建筑时尚。科特迪瓦国家展示中心就是这样的建筑群:它出现在一个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却表现出城市和建筑设计中的“后发优势”——因为它充分借鉴了经济发达地区过度和过快城市化中建筑设计的经验和教训。
科特迪瓦国家展示中心,是由当地华人商会投资兴建、上海同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同大”)卢璐团队新近担纲设计的跨国建筑项目。在科特瓦迪国家展示中心的设计中,设计团队规避了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以纯功能性为主的建筑设计模式,通过开放与半开放式的空间秩序和细节设计凸显了建筑的社会功能。
这组建筑外立面由一些通透的巨型玻璃幕墙组合为卷轴般渐变式过渡的外立面。矗立在这样的宏大建筑面前,灵动而流畅的节奏感扑面而来,卢璐说:这样的细节设计也寓意着华商群体乘风破浪促进中科两国商品和文化流通的互惠互利精神。
这组建筑的细节和肌理,也呈现出中、非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气息。例如,其底部仓储空间一列列的卷帘门,加入了一些非洲的涂鸦等传统文化元素,在主入口处门厅的上方,则有一些中式建筑小檐口的元素作为点睛之笔。
作为科特迪瓦对外形象展示和中、非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载体,科特瓦迪国家展示中心的多元建筑文化和设计理念,传递出卢璐等华人建筑设计师将“社会责任感”融入建筑设计中的专业追求和人文情怀。
走出建筑“围城”的探索者
卢璐的父亲亦是出身于“工民建”专业的结构设计师,因此他的童年大部分时光都在建筑设计院的环境中度过。
卢璐从小对艺术和空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丰富卢璐的美学修养,父亲曾安排他系统学习中国水墨画。高中时卢璐是理科生,但他利用暑假时间进入艺考生的培训班,完成了素描等西画技法的基础训练,这对于他后来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起到了良好的启蒙作用。
卢璐的大学时光,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专业度过。在校期间,一位自哈佛归国的女教授开设的建筑学专业课,以及一位自德国回来的博士在该校首开的“建筑心理学”课程,激发了卢璐对于建筑美学与空间秩序的长期探索。
同时,通过对中国建筑史的学习和研究,他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城市规划这一概念开始产生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里坊”与“街坊”等不同的城市规划,事实上反应了不同阶段的统治者出于对城市的管理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 (这里我主要改变了叙事的顺序,这样显得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