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云-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平台

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58292794

山谷音乐厅项目落成,2022年春季正式启用

   2021-12-02 GA环球建筑2560
导读

山谷音乐厅项目落成,2022年春季正式启用

OPEN建筑事务所作品山谷音乐厅近日完工。经过4年的设计与建造,这座倍受期待的半室外音乐厅将于2022年春季正式投入使用。

摄影:Jonathan Leijonhufvud(下同,除特殊标注外)

位于距北京市区约两小时车程的河北承德金山岭,建筑如同一块来自远古的巨石,降落在可以远眺长城的山谷。

该项目由OPEN创始合伙人李虎和黄文菁主持设计,两位建筑师表示:“这是一座由声音出发、由内而外雕刻而成的建筑。我们称它为Chapel of Sound,希望人们可以‘看到’声音的形状,或者‘听到’寂静的声响。”

建筑师希望这座音乐厅可以成为一处庇护所,建立人与自然的深层连接。在这里,人们能感知到阳光、雨雪和四季的变化,或者听到平常忽略掉的鸟叫虫鸣。

设计概念

建筑

建筑包含一个半室外音乐厅、几处面向山谷的观景平台、一个朝向草坡的室外舞台和音乐家工作室等少量室内空间,既能承载室内乐、音乐节、舞蹈等不同形式的专业演出,也可用于独处沉思或社区聚会。北方山区的冬季人迹罕至,因此音乐厅只在相对温暖的季节开放,以避免大规模的能源消耗,这也让半室外成为可能 。

声学

音乐厅中朝向天空和山峦的开洞,不仅是建筑的——将光线和风景一道引入空间中,更是声学的——它们承载着了吸声的作用,其大小和形状经过严谨的声学计算,与折叠的混凝土表面形成的反声面一起,为演出呈现最佳的音响效果。在没有演出的时候,人们可以坐在音乐厅里,静静聆听鸟叫蝉鸣、微风拂过,或是追寻阳光游走跳跃的足迹,欣赏大自然的交响乐。

半室外音乐厅 摄影:朱润资

材料

建筑室内外连通,让耐候的混凝土成为了最合适的材料选择。整座建筑由深灰色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骨料混合了当地富含矿物质的岩石。立面分层的灵感来源于周围山脉的沉积岩,层层堆叠的方式和平整的切割则表达了人工建造的理性,而非对石头形态的简单模仿。

立面的层层悬挑

建筑主入口

结构

建筑的形态是对场地的直接回应: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的结构,既顺应着山谷的形态,也以最小的足迹轻轻地落在山谷底部,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少。同时,它也是音乐厅内部阶梯状观众席的外在表达。

早期草图 © OPEN建筑事务所

结构工程师Arup与OPEN密切合作,完成了极富挑战性的结构设计:立面的层层悬挑,最远处达12米,如悬崖峭壁般扑面而来;结构由两层混凝土壳体组成,两层壳体之间在重要受力部位相互联结。

建筑以极小的足迹接触地面 摄影:朱润资

细节

无论是定制的不锈钢大门,还是青铜的标识牌、扶手,甚至手工打磨的卫生间铜镜,都以其温润的光泽和触感,与粗粝的混凝土形成强烈对比。

卫生间 (右图摄影:朱润资)

走廊(左图摄影:朱润资)

光影

刚劲的线条突出了混凝土的力量感,无数折面让建筑在阳光的雕刻下有了金属的光泽。在室内洞穴般原始的氛围中,也充满了精心设计的细节。雨水可以从屋顶的洞口落下来,并沿着设计好的路径迅速流走,不影响大部分观众席。

天窗让光影成为舞台后方的布景 摄影:陈诚

雪落在音乐厅内部 摄影:倪楠

面向山谷的观景平台 摄影:倪楠

天空

经由“峡谷”——内外两层混凝土壳体之间蜿蜒的楼梯——上至屋顶平台,眼前将豁然开朗。层叠的远山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建筑置身其中,如同一只朝向天空的耳朵,捕捉遥远寂静的空谷之音。

雪中的山谷音乐厅 摄影:倪楠

摄影:直角建筑摄影

项目图纸

在建筑师的统筹和协调下,这是一次建筑师与工程师、顾问、建造者相互尊重密切配合的实践。建筑即结构、建筑即声学、建筑即室内,这是一个完全整合的工程设计。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zy88.cn/news/show-17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50-1518

版权© 建筑云   京ICP备2020049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