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浮山,望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漴潼沱”。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五水”绕城,是淮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五河县持续开展生态河湖系统治理,努力打造“水资源丰沛、水经济高效、水环境优美、水生态安全、水文化凸显”的美丽皖北水乡。
水生态系统治理,合力攻坚
河湖共治,需要多方发力。五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等部门和沿湖各乡镇紧密配合,协同开展了退网还湖、渔民上岸、污水治理等污染防治工程,共计整治水域4.7万亩,拆除围网58.5万米,发放拆网补偿资金约1.3亿元。
五河境内的沱湖有7.36万亩水面,是安徽省级自然保护区。一段时间以来,因过度开发,沱湖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此,五河县整合多方力量,不断加大对沱湖生态治理,在退网还湖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沱湖湖边畜禽养殖和非法种植清理取缔工作,减轻畜禽养殖粪便和农药化肥等污染源对沱湖水体的影响。
2020年以来,五河县沿沱湖新建设了北店、张庙、大圩、沱湖等14处乡村污水处理厂和管网设施,日处理能力约2500吨。2020年,该县拆除涉河湖违法违规建筑、餐饮船舶等,建成沱湖湿地公园,绿化改造面积约7.5万平方米。
据介绍,五河县近年来相继建成包括淮河休闲、玉带河民生、新浍河法治、滨河健康生活、龙湖儿童乐园等沿河湖主题公园9座,建成三角园、分洪闸等街头角园8个,建成绿道23.6公里、绿地138.27万平方米。
水污染综合整治,正本清源
五河县科学推进河湖综合整治,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体系,实施水系连通,提高水资源调配和管控能力。
盘活水——老城区在北大沟、玉带河源头建设节制闸,利用河流水位差,让浍河水自然流入北大沟和玉带河,再入漴河,最后汇入怀洪新河。新城区建成淮河“南水北调”五河提水泵站,将淮河水调入龙河,再入浍河,使内河水“活”起来。
治污水——为彻底根治黑臭水体,五河县通过清淤、疏浚、截污等方式,开展了龙河、玉带河、北大沟、漴河等多条水系治理工作,完成河道治理清淤31.2万平方米,共排查龙河、玉带河、北大沟、漴河等87个排水口,完成截污76处,截流污水管网12公里。改造提升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能力,使污水处理能力达5万立方米/日、污泥处理能力达50吨/日。
护清水——通过加大龙河、北大沟、漴河等水体周边征迁力度和河流两岸护坡整治,确保环境整洁,加强巡河管理,及时发现处理水体漂浮物、沿岸垃圾、污水直排口杂物等。在新城区坚持污水管网与市政道路同步建设,结合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市政污水管网设施短板,组织实施市政管网修复改造,实现雨污分流。
水文化传承保护,源远流长
五河县积极开展水文化遗产开发与综合利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漴河西岸的顺河老街是五河县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全县最古老的一条街道,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随着漴河开展综合整治,五河县对老街进行保护性开发。
近年来,五河县成功举办了5届漴河龙舟竞赛,群众参与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逐渐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民运动盛会。丰收节、螃蟹节,五河县因地制宜,以各种特色活动为载体,做好“水”文章,传承“水”文化。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五河县将继续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县域特色,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