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云-建筑工程行业的专业平台

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268253652

北京促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划定边界避免“建设性破坏”

   2024-01-10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330
导读

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下称《规程》)正式发布,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配套政策,界定各类保护行为边界,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并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下称《规程》)正式发布,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配套政策,界定各类保护行为边界,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并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聚焦“把历史建筑保下来”“让历史建筑用起来”“把历史建筑管起来”“让历史建筑亮起来”等方面,细化北京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实施路径。

    《规程》共八章、二十六条,明确分类管控底线,依据保护利用过程中对历史建筑干预程度的不同,划分了“日常保养”“维护修缮”“原址复建”“迁移”“拆除”等五类行为,界定各类保护行为边界,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

    根据《规程》,相对于普通工程项目,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更加精细化,采用“绣花功夫”,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保护措施,明确各类保护行为的底线要求。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规程》提出,在符合规划和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按照有关规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内部改造、外部扩建或者使用性质调整,旨在满足基本性能提升和合理使用需求,让历史建筑能够持续使用,成为传承历史文化活的载体,成为展现首都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有力实践。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jzy88.cn/news/show-684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微信二维码
小程序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850-1518

版权© 建筑云   京ICP备2020049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