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的五大类主要包括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以及沉淀硬化不锈钢。它们在化学成分、元素含量、发现时间、特性以及应用领域上都有所区别。
1. 马氏体不锈钢:
* 化学成分与元素含量:含铬量一般在12%~18%范围内,有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镍或适当提高含碳量以平衡组织。
* 发现时间:1913年,英国学者H.Brearly开发出含Cr在12%\~13%的马氏体不锈钢。
* 特性: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焊接性不佳。
* 应用领域:因其高强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刀具、轴承等需要高强度和耐磨性的场合。
2. 铁素体不锈钢:
* 化学成分与元素含量:含铬12%~30%。
* 发现时间:1914年美国开发出铁素体不锈钢。
* 特性: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越。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相对较差。
* 应用领域: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如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
3. 奥氏体不锈钢:
* 化学成分与元素含量:含铬大于18%,还含有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
* 发现时间:1914年德国开发出奥氏体不锈钢。
* 特性: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但屈服强度低,不能热处理强化,只能冷变形强化。
*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食品业、工业设备等领域,如食品加工机械、化工设备等。
4. 双相不锈钢:
* 化学成分与元素含量:综合了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含铬和镍的量介于两者之间。
* 发现时间:1931年,法国Unieux实验室开发了α+γ双相不锈钢。
* 特性:结合了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较高的强度。
* 应用领域: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良好耐蚀性的环境,如石油、化工等领域。
5. 沉淀硬化不锈钢:
* 化学成分与元素含量:通过添加特定的合金元素(如铝、钛等)使其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沉淀物,从而提高强度。
* 发现时间:沉淀硬化型不锈钢的具体发明时间可能因不同的研究和改进而有所差异,但大致可以追溯到不锈钢发展史的后期。
* 特性: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蚀性。
* 应用领域:常用于制造需要高强度和良好耐蚀性的部件,如航空、航天等领域。
综上所述,不锈钢的五大类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也使得它们在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应用价值。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金属冶炼或材料科学相关书籍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