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市结合“一基地三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开展全国智能建造城市试点为契机,积极推动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促进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
完善产业转型政策体系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建造工作,坚持高位推动,精准调度,高效落实。
一是明确政策引领。2023年3月,出台《天津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年度计划及保障措施,提出以“3311”为具体推进目标,加快构建智能建造产业发展格局,明确“截至2025年年末,建成30个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引育培育30家智能建造示范企业”。2024年5月,发布《2024年天津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推进工作要点》,明确完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培育智能建造产业体系等8项工作要点,细化分解17个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市工业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共同推进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了全市智能建造座谈会等活动,加深了全市“政产学研用”各领域对智能建造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为合力推进智能建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发展,将智能建造市级创新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生产装备升级、建筑产业互联网等列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经费支持。为企业加大研发创新、装备更新、数字转型等方面提供了基础保障和前进动力,助力企业培育和壮大核心竞争力。同时,修订《天津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办法》,鼓励招标人在技术标评审中,设置智能建造技术、科技创新等评审要素;修订《天津市建设工程“海河杯”奖评审办法》,设置“海河杯”智能建造专项奖,明确将智能建造列为评优要素之一,合理有效引导企业积极推广应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
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工作目标,天津市推动建筑产业链纵向延伸,支持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开展新产品、新工法、新技术的研发,培育了一批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
一是发挥产业规划引领作用。编制了《天津市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区域性智能建造产业高地。明确到2030年,累计建设智能建造示范项目100个以上,培育智能建造示范企业50个以上,建成智能建造生产示范基地20个以上,培育5家以上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引导100家以上智能建造产业链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形成完善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二是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以12家龙头企业为核心,成立天津市智能建造产业联盟。鼓励大型建筑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共享技术平台,带动本地支撑产业共同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提升区域建筑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发挥天开高教科创园科技创新策源高地作用,持续引育天河智建、天津红山信息科技等数字服务企业。发挥天津建筑现代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累计引育智能建造相关企业31家,涵盖生产、设计、施工、建材生产、科技研发等企业。
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
天津市以构建大系统融合、大数据慧治、大服务惠民、大平台支撑的“数字住建”体系为目标,确定“1+1+6+N”总体架构,打造“智慧住建”综合服务平台,有力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数字监管体系。整合市区两级120余个政务服务业务子项,实现事项申请、受理、审查、批准、制证等全流程网上办理。持续推进全流程数字化报建审批。优化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与市“智慧住建”综合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推动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登记、竣工验收备案单体建筑的赋码关联,稳定数据交互接口,提升对接契合度。
二是搭建智慧监管平台。搭建建设工程工地管理模块,通过接入工程信息管理、危大工程管理、检验检测管理、风险分级隐患排查、起重机械监测等业务数字化智慧化监管内容,实现在建工程的有效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能力。
三是上线施工图数字化服务系统。通过对“天津市数字化审图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基于二维图纸及多种格式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在线审查。从数字化交付、数字化审查到数字化归档,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格式,实现施工图、消防、人防多审合一。系统上线以来,通过该系统业务新增房屋建筑工程图审项目6153个,新增建筑单体17437幢。
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天津市加快推动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进数字一体化设计、混凝土3D打印、智能化钢筋加工装备等关键技术自主创新。
一是打造市级智能建造创新平台。支持组建“天津市轨道交通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和“天津市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市级创新平台,依托平台应用铁路预制梁箱智能建造生产线、基于AI(人工智能)智能算法的钢筋智能加工设备、建筑3D打印装备等关键装备研发。
二是拓展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连续两年遴选61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14个示范项目,涵盖房建市政、轨道交通等领域,建筑面积约620万平方米。2024年8月,发布《天津市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第一批)》,总结了6大类38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以天津市空客二期航空产业生产线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BIM数字孪生技术,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调整,总工期节省2个月,节省钢架构、排水管线等材料费用155.48万元,采用建筑机器人代替人工降低费用18万元。
三是强化标准引领。发挥标准在智能建造技术和产业体系构建中的顶层设计和引领规范作用,发布《天津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天津市市政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技术导则》等多项标准,规范BIM技术要求,特别对设计交付等级、内容和深度提供标准依据。
加强人才培养
一是构建多级人才体系。充分发挥智库专家作用,2024年2月,公布《天津市智能建造技术评审专家名单(第一批)》,邀请专家参与政策制定、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遴选以及技术标准的立项评审等,确保政策和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是推进智能建造学科建设。支持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6所高校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其中,天津城建大学探索多学科交叉模式,整合传统土木工程与机械控制、计算机等学科,围绕建筑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筑BIM应用系统等开展教学研发。同时,与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提升学生智能建造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下一步,天津将进一步加快智能建造发展,大力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快构建智能建造产业集群。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加快培育具备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骨干企业;聚焦产业园、示范区等重点区域,打造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基地和建筑机械租赁基地。二是持续推进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研究编制天津市引导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的措施文件,进一步指导规范相关规模以上的工程项目应用数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能化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三是持续完善智慧监管系统建设。研究制定配套监管措施,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审批服务、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